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_135

“确实是是这样的,我们从最开始拿到剧本时,剧本中就没有谁是犯人这回事儿,所以我们所有人是在不知道最终犯人是谁的情况下开始拍摄这部剧的。等到我们一直拍到最后了,前面全部25集的内容都拍摄完成了,我们才拿到26集的剧本,所以26集是最后单独拍出来的。”

“樊老师,这是你的意思吗?”主持人点名问樊澄。

樊澄笑道:“确实是我的意思,因为这部剧的写作结构很特殊,最后一集的悬念揭晓,其实与前期拍摄之间是不冲突的。我们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女主吴玟从发觉自己有一个跟踪者,我们称作‘影子’开始,一步一步追查‘影子’身份的故事。这其中情节环环相扣,非常紧凑,有关‘影子’身份的线索,我全部埋在前面的剧本里了,所以即便脱离出26集的悬念揭晓篇,也不会有丝毫影响。我就很想尝试一下,能不能让导演、演员们都能维持在一种悬疑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如此演员们的表现才会更加逼真,因为剧中的角色确实是到最后一刻才恍然大悟。我希望那种状态能尽量真实。”

“哎呀,说的我好奇心都被勾起来了,真是迫不及待想看这部剧了。”黎兵笑道,他这话还不仅仅是客套的场面话,此时此刻他内心确实是这样想的。

“樊老师可以说是现在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推理悬疑作家,能跟我们说说你创作推理的初衷吗?”主持人问了一个有关樊澄私人的问题。

“推理一直是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的文学类型,也可以说是我的文学启蒙读物。因为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你知道,小孩子嘛,复杂高深的文学作品读不懂,就不会感兴趣,但就爱看这种情节性很强的,带有悬疑色彩的作品,那个时候着迷得不行。我小时候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当时爷爷奶奶看我喜欢,就去学校的图书馆专门借这类作品回家给我看,当时读过柯南·道尔,读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读了埃勒里·奎因,读了斯蒂芬·金。等长大一点,到了初高中时期,主要开始读日系推理作品,从大师级的松本清张、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到近些年在国内大火的东野圭吾。大学时期我在校文学社,那个时候有一帮文学爱好相似的伙伴,而且当时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是我们学校文学院的一位教授,他是狂热的推理爱好者,当时指导我们系统地研究过推理的写作手法,我还专门为这个写了一篇论文,和老师联合署名发表过,到现在还能在知网上查到这篇论文。可以说这为我的推理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