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2

一井之中由水渠或道路分割成九块方块地,周围的八块分给八户人家种,当中这块不分,是朝廷的地。

也就是八户人家种九块地,所谓的田赋就是取这一年中中央田地的收成,当做赋税,丰年的时候大家一起丰收,灾年的时候大家都一起欠收。

看似公平,实则问题多多。

私田是自己一家在种,自然是人人为己全力耕种,但公田却是八户一起种。

于是必然有出力不均偷懒耍滑的问题,所以,这种方式就需要大量的官员进行严格地监督,但别说大商压根没有那么多官员,即便有,也得靠人治。

哪家把上头的官员伺候好了,就能少干甚至不干,其他人家就需要多干,干的不好了,多干的甚至还有可能被偷懒的伙同官员一起栽赃嫁祸,最后……

这种方法早就遭人诟病,陛下提及户与耕种,莫非除了坚定变法外,还想趁机改革田赋?

难怪……

万年恍然大悟,他自己没有下到地方执政,不明白百姓耕种方式以及田赋收取方法。

可李靖呢?

李靖虽然是仙人,但在陈塘关当官几十年了,还能不懂这些?

从去年的小规模试种中就知道,李靖很谨慎,必然知晓如何推广小麦与水稻,也知道该如何先行试种掌握方法。

可李靖还是一股脑直接勒令百姓大规模种植。

显然是故意的啊!

赋税之法,肯定属于变法中的某一个环节!

陛下与李靖,还是为了变法,先用小麦与水稻彻查户籍,下一步便是改变田赋之法。

说不定……

文武纷纷想到了市集。

道路通畅,货币流通,人口往来,买卖不断,盈利巨大。

赋税可以从这之中收取吗?

一斤木炭一百文,哪怕只收取一文作为赋税,累计起来也相当可观。

而且早就听闻贵族弟子在宫市之中交付税费,这是不是陛下的试收呢?

子受却不知道朝臣在想什么,继续道:“朕去岁在陈塘关见过小麦与水稻的收成,极为可观,口感也比粟米更好,既然这些作物产量更高,能让更多人温饱,必然要大力推广。”

“莫说是陈塘关一地,便是朝歌也都种上小麦又如何?”子受扫视着朝臣:“一年、两年,可能欠缺经验种不出太多,但几年之后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